时间: 2025-04-18 13: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3:01:53
出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出征戍守”,指的是军队或士兵离开驻地,前往边疆或其他需要防守的地方进行戍守或作战。
出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出”表示离开,“戍”表示守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古代,出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许多历史和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士兵出戍的艰辛和牺牲,如《木兰诗》中的木兰代父从军。
出戍常常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英勇和家国的情怀。它带有一种庄严和悲壮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经历中,出戍可能与历史学*或军事爱好相关。例如,参观古代战场或军事博物馆时,可能会深入了解出戍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戍边关兮守家园,英魂永存兮天地间。
出戍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的画面,如长城、边关要塞等。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古筝或琵琶演奏的悲壮曲调。
在其他文化中,如罗马帝国的“legion”或日本的“samurai”,也有类似的军事出征和戍守的概念。
出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军事活动,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戍】
(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戍,守边也。 、 《管子·地数》-武王立重泉之戍。 、 《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组词】
戍人、 戍守、 戍客、 戍逻、 戍役、 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