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37
失态:指在社交场合或公共场合中,因情绪失控、行为不当或言语失误而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或态度,从而损害自己的形象或他人的感受。
失态一词源于汉语,由“失”和“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态”多指态度或姿态,而“失”表示失去或不当。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行为或言语的不当。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在中国,保持得体和克制被视为重要的社交礼仪。因此,失态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成熟的表现。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个人表达被鼓励,但失态仍然可能被视为缺乏自我控制。
失态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尴尬、羞愧或后悔。它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应保持自我控制,避免因一时冲动而损害自己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失态的经历,比如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错了话,或者在朋友聚会上情绪失控。这些经历教会我们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业。
在诗歌中,失态可以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情感波动:
他的话语如利剑出鞘, 在沉默的会议室中划破寂静, 失态的瞬间, 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呐喊。
失态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突然大声说话或哭泣的画面,或者听到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和嘲笑声。
在英语中,与“失态”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lapse in decorum”或“loss of composure”,它们都强调了在社交场合中失去适当的行为或态度。
失态是一个提醒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自我控制和专业性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言语和行为,还涉及情感管理。了解和避免失态对于维护个人和职业形象至关重要。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