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1:33
词汇“掇而不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成语。由于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古汉语含义进行。
“掇而不跂”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拾取而不踮脚”,其中“掇”意为拾取或收集,“跂”意为踮脚或抬起脚后跟。整体含义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谨慎或不张扬的行为,即在拾取或收集某物时,不采取过于显眼的动作。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其语境分析将主要基于古汉语或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使用情况。在古代文学中,这样的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举止,强调其谦逊、低调或不张扬的性格特点。
由于“掇而不跂”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需要查阅古汉语词典或相关文献。在古代汉语中,这样的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举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逐渐降低。
在古代文化中,谦逊和不张扬被视为美德,因此“掇而不跂”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赞扬那些行为低调、不炫耀的人。
该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温和、谦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不张扬、低调行事的人。
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人的行为特点时,仍可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该词汇来描述一个谦逊、不张扬的人物形象。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人在拾取物品时的小心翼翼,不张扬的动作,从而引发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其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也较为罕见。
“掇而不跂”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其传达的谦逊、低调的行为特点在任何时代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
1. 【掇】 ——见“撺掇”(cuānduo)、“掂掇”(diānduo)。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跂】
抬起脚后跟站着。
【引证】
《荀子·非十二子》。注:“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亦谓跂足自高而訾毁于人。”-离纵而跂訾者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
【组词】
跂望、 跂踵、 跂予望之
盼望;向往;企求。
【引证】
《史记·高祖纪》-日夜跂而望归。
【组词】
跂及、 跂仰、 跂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