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56:25
丁克家庭(DINK family)是指“双收入,无子女”(Double Income, No Kids)的家庭模式。这种家庭通常由两个有收入的成年人组成,他们选择不生育或不领养孩子。
“丁克家庭”一词源于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家庭结构变化的认知。随着社会观念的演变,这一概念逐渐被全球接受。
在现代社会,丁克家庭反映了个人主义和职业优先的价值观。在一些文化中,这种选择可能受到赞赏,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面临社会压力或偏见。
丁克家庭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由、独立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引发对传统家庭价值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选择丁克生活方式的朋友或亲戚,他们的生活决策可能引发对家庭和个人幸福定义的深入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将丁克家庭作为一种隐喻,表达对自由和无负担生活的向往: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选择了丁克, 双收入的光芒,照亮了无子的天空。 我们的爱,不需要孩子的见证,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自由飞翔。
丁克家庭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家居环境、旅行照片和轻松的音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无子女负担的生活画面。
在不同文化中,丁克家庭的接受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社会,这种选择较为普遍且被接受,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可能仍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
丁克家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挑战了传统家庭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个人选择、社会变迁和文化多样性。
1. 【丁】
2.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3.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4.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