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2:15
“住锡”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僧人在寺庙中居住并持有锡杖。锡杖是僧侣常用的法器之一,象征着僧侣的身份和修行。因此,“住锡”在语境中特指僧侣在寺庙中的居住和修行生活。
“住锡”一词源于文化,锡杖作为僧侣的法器,其持有和使用是僧侣身份的象征。随着的传播和发展,“住锡”逐渐成为描述僧侣居住和修行状态的专业术语。
在**文化中,“住锡”代表着僧侣的修行和奉献精神。在社会背景中,僧侣的住锡生活往往被视为一种高尚和超脱的生活方式,对信众有着精神上的引导作用。
“住锡”一词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情感联想,联想到僧侣在寺庙中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们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参观**寺庙时,我曾亲眼见到僧侣住锡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平静而专注的生活状态,这让我对“住锡”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住锡”:
山间古寺,钟声悠扬,
僧侣住锡,心境如常。
锡杖轻敲,石阶回响,
修行之路,岁月长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僧侣手持锡杖,在寺庙的庭院中缓缓行走,周围是静谧的山水和悠扬的钟声。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超脱的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隐居”或“修行”,但“住锡”作为**特有的词汇,更具体地指向僧侣的居住和修行状态。
通过对“住锡”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特定含义。这一词汇不仅描述了僧侣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住锡”能够更准确地传达相关文化和**背景。
1.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
2.
【锡】
化学名词。一种略带蓝色的白色光泽的低熔点金属元素,在化合物内是二价或四价,不会被空气氧化,主要以二氧化物(锡石)和各种硫化物(例如硫锡石)的形式存在 ——元素符号Sn。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金锡连丹。
【组词】
锡古子
细麻布。 同: 緆
【引证】
《仪礼·大射仪》-用锡若絺。 、 《史记·司马相如传》-于是郑女曼姬,被阿锡。
【组词】
锡衣、 锡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