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49:26
“丁公凿井”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外物》。字面意思是丁公(人名)凿井,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花费大量精力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丁公凿井”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或盲目行动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无效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策略或计划缺乏实效性。
“丁公凿井”源自《庄子·外物》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丁公凿井却未能得到水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任何形式的无效努力。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实际效果和结果的重要性。它反映了人重视实用主义和效率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勤奋但实际上方向错误的人,引发对效率和目标导向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在追求看似有意义但实际上不切实际的目标,他们的努力最终就像“丁公凿井”,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丁公凿井”融入描述一个梦想家的形象,他们的梦想虽然美好,但最终只是徒劳。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炎热的沙漠中不停地挖掘,但始终找不到水源。这种场景可以与“丁公凿井”的含义相呼应,带来一种无力和绝望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ting a dead horse”,意指做无用功。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努力无效的含义。
“丁公凿井”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考虑实际效果和可行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批评那些无效的努力。通过深入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春秋时期,宋国人丁某在自家院子里开凿一口水井,由于他本人参与凿井加上采用新的方法,从而节省一个劳动力,他事后对别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传来传去,都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
~的成语典故也就是穿井得人的典故。
1. 【丁】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3.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4.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引证】
《易·井》-改邑不改井。 、 《易·杂卦》传-井道。 、 《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宿息井树。 、 《周礼·官人》-为其井匽。 、 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组词】
井池、 井鱼、 井养、 井华、 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