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15:17
“壮发冲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发竖起,直冲帽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非常激动,以至于头发都似乎要竖起来,冲破帽子。它通常用来比喻极度愤怒或激动。
在文学作品中,“壮发冲冠”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在面对不公或挑战时的激烈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绪的场合,如体育比赛中的激烈对抗或政治辩论中的激烈争论,仍可使用。
“壮发冲冠”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壮发冲冠,怒目而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用以形容人的愤怒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愤怒,也用于形容其他极端情绪。
在中国文化中,愤怒和激动被视为英雄气概的体现,因此“壮发冲冠”常与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公时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联想到一个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形象,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准备随时爆发。这种联想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情感的深度。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些极端情绪的场合,如观看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或参与激烈的辩论时,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壮发冲冠怒如狮,誓言如雷震九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愤怒的人,头发竖起,眼睛瞪大,面部肌肉紧绷。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雷鸣般的怒吼或激烈的鼓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ing red”或“boiling with anger”,虽然不如“壮发冲冠”形象生动,但也传达了极端愤怒的情绪。
“壮发冲冠”是一个形象生动、情感强烈的成语,适用于描述极端情绪的场合。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公雄心烈眦,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冲】
4.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