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1: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1:54:49
词汇“寡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书面化的词汇,主要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寡昧”进行深入分析。
“寡昧”的字面意思是“少知,不明事理”。其中,“寡”意为少,“昧”意为不明、无知。结合起来,“寡昧”形容一个人知识浅*,不明事理。
在文学作品中,“寡昧”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愚昧无知,或者对某一领域的无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书面化。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理论或观点的浅*。
“寡昧”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较为正式和文学化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寡昧”这样的词汇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知识和理解力的人。
使用“寡昧”这个词汇时,往往会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无知和缺乏理解。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对世界缺乏基本认识和理解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寡昧”这个词汇,因为它过于正式和书面化。但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进行学术讨论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寡昧”来描绘一个对世界充满疑惑和无知的人物形象:
他走在知识的边缘,
心中寡昧,眼中迷茫,
对世界的奥秘,
一无所知,一无所解。
视觉上,“寡昧”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闭塞的村庄,或者一个充满疑惑的面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闷的对话或无知的言论。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寡昧”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ignorant”(英语)或“ignorante”(西班牙语)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寡昧”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语境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学和正式的书面语中。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