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4: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4:26:57
拱门:拱门是一种建筑结构,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支撑点上的弧形构件组成,这些构件在顶部相交形成一个拱形,能够承受上方的重量并将其分散到支撑点上。拱门在建筑学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和美学价值。
拱门一词源自拉丁语“arcus”,意为弓或弧形。在古代建筑中,拱门是最早的结构形式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拱门的设计和材料使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石拱门到现代的钢拱门。
在许多文化中,拱门象征着保护和安全,同时也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例如,罗马的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军事胜利而建造的。
拱门常常让人联想到历史、稳定和宏伟。它给人一种庄严和永恒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时代的怀旧情感。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座古老的石拱门,它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建筑技艺,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拱门”:
时光的拱门下, 历史的脚步轻轻回响, 每一块石头, 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想象一座巨大的石拱门,伴随着古老的钟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可以唤起对历史和传统的深刻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拱门的设计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伊斯兰建筑中的拱门通常更为复杂和装饰性,而罗马建筑中的拱门则更为简洁和实用。
通过对“拱门”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建筑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结构上的创新,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