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2: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07:07
旁搜博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广泛的途径搜集和采集信息或物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广泛而深入的搜集行为,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途径,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来获取所需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旁搜博采 常用来形容作者或研究者为了创作或研究而进行的广泛资料搜集工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广泛调查或信息搜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等,这个词汇描述的是学者们为了深入研究而进行的广泛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同义词:广泛搜集、多方采集、全面收集 反义词:单一来源、片面搜集、局限采集
旁搜博采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旁”、“搜”、“博”、“采”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广泛搜集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旁搜博采** 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解决问题时采取开放和多元的方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赞赏的,因为它代表了勤奋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为了追求真理和知识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旁搜博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据和文献,以确保我的研究全面而深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旁搜博采,汇聚知识的海洋,每一滴水珠,都是智慧的结晶。”
视觉上,旁搜博采 让我联想到图书馆中满是书籍的书架,或是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文物。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翻阅书籍的沙沙声或是学者们讨论学术问题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various sources" 或 "conduct extensive researc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旁搜博采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提醒我在学和研究中要保持开放和多元的视角。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他也有三四百通,还不住的~,十年之后,差不多要汗牛充栋了。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搜】
搜索;搜查。
【引证】
《方言二》-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 、 《庄子·秋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组词】
搜弊、 搜猜、 搜筒、 搜看、 搜阅、 搜山煮海、 搜伏、 搜刷
寻求。
【引证】
《梁书·孔休源传》-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加搜采。
【组词】
搜剔、 搜遗、 搜须捉虱、 搜刷、 搜才、 搜句、 搜抉、 搜吟、 搜拔、 搜奇;搜采
3.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4.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