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2:38
望风而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看到风声就逃跑。基本含义是指在察觉到危险或不利情况时,立即逃避或撤退,形容非常胆小或缺乏勇气。
望风而遁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原指在战场上看到敌军的风声就立即撤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形容任何情况下的逃避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坚韧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因此,望风而遁**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贬义,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勇气和决心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的人,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责任感和勇气。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同事在项目遇到挑战时选择望风而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团队的士气,也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他望风而遁,留下一片寂静。
想象一个战场上的场景,士兵们在听到敌军的风声后,迅速撤退,留下空旷的战场和回荡的风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un at the first sign of trouble",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的逃避行为。
望风而遁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勇敢面对挑战,而不是选择逃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贼识其旗帜,望风而遁。
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遁】
(形声。从辵(chuò),盾声。本义:逃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遁,迁也。 、 《广雅·释诂三》-遁,避也。 、 《后汉书·杜林传》注-遁,犹回避也。 、 《国语·周语》-阳遁而不能蒸。 、 《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平当逡遁有耻。
【组词】
遁隐、 遁天、 遁命、 遁俗、 遁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