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21
人肉搜索 是指利用互联网社区的力量,通过集体智慧和协作来查找某个人的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这种搜索方式通常不依赖于传统的搜索引擎,而是通过社交媒体、论坛、聊天群组等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享。
“人肉搜索”一词起源于**互联网,最早出现在2001年左右,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的兴起而流行。这个词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的变化。
在**,人肉搜索常常与网络暴力和隐私侵犯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信息透明度和个人隐私权之间的矛盾。
提到人肉搜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网络暴力、隐私泄露和道德争议。这种行为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帮助揭露不法行为,也有其负面的一面,如侵犯个人隐私。
在现实生活中,人肉搜索可能被用于寻找失联的朋友或亲人,但也可能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如网络欺凌。
在诗歌中,可以将人肉搜索比喻为现代版的“猎人”,在信息的海洋中追捕目标。
视觉上,人肉搜索可能让人联想到电脑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信息流和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网络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其本质都是利用网络社群来收集和分享个人信息。
人肉搜索是一个反映现代社会信息获取方式和隐私保护问题的词汇。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网络伦理和个人信息安全。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
3.
【搜】
搜索;搜查。
【引证】
《方言二》-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 、 《庄子·秋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组词】
搜弊、 搜猜、 搜筒、 搜看、 搜阅、 搜山煮海、 搜伏、 搜刷
寻求。
【引证】
《梁书·孔休源传》-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加搜采。
【组词】
搜剔、 搜遗、 搜须捉虱、 搜刷、 搜才、 搜句、 搜抉、 搜吟、 搜拔、 搜奇;搜采
4.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