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49:00
词汇“举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军事和仪式活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举燧”进行深入分析:
“举燧”字面意思是指点燃烽火或火把。在古代,举燧常用于传递紧急信息,如战争警报或重要通知,通过一系列的烽火台传递消息。
“举燧”一词源自古代的烽火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通信方式被更先进的通信技术所取代,因此“举燧”在现代汉语中变得较为罕见。
在**古代,举燧是国防和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军事组织和通信技术。
提到“举燧”,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战争、边疆的守卫和历史的沧桑,带有一种庄严和沉重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举燧”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一场景的再现。
在创作中,可以将“举燧”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紧急、重要或历史的转折点。
视觉上,可以想象烽火台上的火焰熊熊燃烧;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火苗的声音或是远处传来的战鼓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通信方式也有出现,如古罗马的“火炬传递”,但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举燧”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军事通信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燧,塞上亭守烽火者。 、 《玉篇》-燧,以取火于日。 、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论语·阳货》-钻燧取火。 、 《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驾载燧。 、 《人类的出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幽王为熢燧。
【组词】
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