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0:38
“举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抬起眼睛向上看或向远处看。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视觉动作来观察或寻找某物,常带有期待、寻找或惊讶的情感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举目”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环境的变化,如“举目远眺,只见山峦叠嶂”。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特定情境时仍能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天文学,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观察自然现象的动作。
同义词中,“仰望”强调向上看,“眺望”和“远望”则更多指远距离的观察。反义词“低头”和“俯视”则与“举目”的动作方向相反。
“举目”由“举”和“目”两个字组成。“举”原意为抬起,“目”为眼睛。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用于描述人的视觉动作。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举目”常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相结合,如在诗歌中用于表达对远方的向往或对美景的欣赏。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可能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如在节日或庆典中举目望向烟花。
“举目”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开阔和期待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心中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美好的向往。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旅行时,我站在一座山的顶端,举目远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个人的渺小,这种体验让我对“举目”这个词有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举目”:
举目望天际,星辰如梦稀。 夜风轻拂面,思绪随云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举目远望,背景是壮丽的山川和天空。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和远处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k up”或“gaze into the distan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类似的视觉动作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举目”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创作时有了更多的灵感。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个词的使用,以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