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4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40:15
“伏首贴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低下头,耳朵贴近,形容非常恭顺或专心倾听的样子。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权威或重要人物面前表现出极度的顺从和专注。
在文学作品中,“伏首贴耳”常用来描绘角色在面对君主、长辈或重要人物时的恭敬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说话,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带有讽刺意味地描述某人的过分顺从。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下属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同义词:俯首帖耳、恭顺、顺从、听命 反义词:桀骜不驯、反抗、违抗、倔强
同义词中,“俯首帖耳”与“伏首贴耳”意思最为接近,都强调了极度的顺从和专注。反义词则表达了与顺从相反的态度,如反抗或不屈服。
“伏首贴耳”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但其核心意义——极度的顺从和专注——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伏首贴耳”这个词汇在描述这种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时尤为贴切。它反映了社会对等级和秩序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敬和专注。它让我联想到在重要场合下,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和认真听取意见而采取的特定姿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学术会议上看到过学者们对主讲人的演讲伏首贴耳,这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术交流的重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殿堂,学子们伏首贴耳,汲取智慧的甘露。”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群人低头专注地听着某人的讲话,耳朵贴近,表现出极度的专注和尊重。听觉上,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安静的氛围和轻微的呼吸声,强调了专注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hang on someone's every word”(全神贯注地听某人说的每一句话),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专注和尊重的意味。
“伏首贴耳”这个词汇在描述极度的顺从和专注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威和知识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
3.
【贴】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同本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民日贴妇卖儿。
【组词】
贴钱、 贴典、 贴子
4.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