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4:45
词汇“伏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含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伏雌”字面意思是指雌性动物伏在地上,通常用来形容雌性动物温顺、安静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中,也可能用来比喻女性柔顺、谦卑的态度。
“伏雌”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女性常被期望表现出柔顺、谦卑的特质,因此“伏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社会期望。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的场景,也可能引发对古代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伏雌”用于描绘古代女性的形象,如:“她如伏雌般静谧,岁月在她脸上刻下温柔的痕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雌性动物安静地伏在地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柔和、宁静的旋律来表达“伏雌”的意境。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温顺”在多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伏雌”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特质的一种期望。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库。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雌】
(形声。从隹(zhuī),此声。从“隹”,表示与鸟有关。本义:母鸟。引申为母的)。
母鸟,能产卵的鸟。
【引证】
《吕氏春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