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06:25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衡量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它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在19世纪提出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家庭或个人在食品上的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例越大,通常意味着该家庭或个人的生活水平较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家庭或个人在食品上的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例越小,通常意味着该家庭或个人的生活水平较高。
在专业领域,恩格尔系数常被经济学家用于分析家庭消费模式和评估生活水平。在口语和文学中,该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在讨论经济状况、生活成本或社会福利时,可能会被提及。
恩格尔系数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在1857年提出,最初用于研究家庭预算和消费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成为衡量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
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恩格尔系数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发展**家,高恩格尔系数可能反映了贫困和食品不安全问题;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低恩格尔系数则可能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食品消费的相对减少。
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经济学指标,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与生活水平和消费模式紧密相关,因此可能会引起对社会经济状况的关注和对贫困问题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恩格尔系数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家庭预算、消费*惯或经济状况时,可能会间接涉及。例如,家庭主妇在规划家庭开支时,可能会考虑食品支出的比例。
在诗歌或故事中,恩格尔系数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一个家庭或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例如,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可能会因为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而经历生活的转变。
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可能不容易直接引发视觉和听觉联想。然而,通过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可以直观地展示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从而引发对数据背后故事的联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恩格尔系数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是相通的。例如,在英语中,它可能被称为“Engel's Coefficient”,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相应的翻译和解释。
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指标,帮助我们理解家庭消费模式和生活水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和讨论经济和社会问题。通过对恩格尔系数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数据背后的社会意义,从而在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相关观点。
1.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2. 【格】
3.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4.
【系】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同本义。
【引证】
《荀子》-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组词】
系璧、 系滞
5.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