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08:16
“恩断意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恩情断绝,意愿断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关系彻底破裂,不再有任何联系或希望。
在文学作品中,“恩断意绝”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情感的彻底破裂,如友情、爱情或亲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形容任何形式的决裂,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关系的法律或心理层面的彻底断绝。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表达了关系彻底破裂的意思。反义词则强调关系的深厚和和谐。
“恩断意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关系破裂的深刻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关系彻底破裂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恩情和意愿被视为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恩断意绝”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常用于强调关系的彻底破裂。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因为它描述了一种无法挽回的破裂。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分离、孤独和绝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对好友因为一次严重的误会而恩断意绝,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恩断意绝”融入到描述失落的爱情或破碎的友情的诗句中,如:
恩断意绝,情深似海,
一朝梦碎,两行清泪。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破碎的镜子或断裂的桥梁,象征着关系的破裂。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off all ties”或“sever all connections”,虽然它们没有“恩断意绝”这样深刻的情感色彩,但也表达了关系彻底断绝的意思。
“恩断意绝”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关系的破裂,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关系深刻变化的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关系状态。
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1.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3.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