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39
吏房:这个词在古代**官制中指的是负责文书、档案管理以及官员日常事务处理的部门。吏房通常隶属于各级官府,是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吏房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官场的繁忙和文书工作的繁琐。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法律专业领域,吏房的概念仍然被提及,用以解释古代行政管理的结构和功能。
同义词:文书房、档案室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执行部门”或“决策机构”相对比。
吏房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吏房的职能和结构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职责——文书和档案管理——基本保持不变。
在古代**,吏房是官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的重视。吏房的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法律的执行。
吏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严谨和繁复,以及文书工作的重要性和细致性。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代行政管理的好奇和对历史细节的尊重。
在我的学*中,吏房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行政结构和法律执行机制。在阅读历史文献时,了解吏房的职能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解读相关内容。
在创作一个关于古代官场的小说时,我可以利用吏房这个概念来构建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展示官员们如何在吏房的协助下处理日常事务和重大决策。
吏房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景象:繁忙的文书工作,翻阅档案的声音,以及官员们讨论政务的场景。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可以用来增强历史题材作品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机构可能被称为“文书部门”或“档案管理处”,但其具体职能和组织结构可能有所不同。
吏房这个词虽然不太常见于现代语境,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执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分析吏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细节对于全面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1.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2.
【房】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引证】
《说文》-房,室在傍者也。 、 《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室旁夹室也。 、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 、 《书·顾命》-在东房。 、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组词】
厢房、 房植、 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