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2:20
校本(xiào běn)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以学校为基础的、与学校教育直接相关的资源、课程、教学方法等。它强调教育活动和资源的开发、实施和评估都是以学校为中心,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进行的。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校本”一词常用于描述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管理等概念。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单独出现,而是作为复合词的一部分,如“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
“校本”一词源于教育实践,特别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和校本教研等概念逐渐被引入和推广。这个词强调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在**,校本教育理念的推广与国家教育改革紧密相关,旨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教育强调学校和教师的自主创新,以及教育活动与学校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校本这个词给人一种专业、务实和创新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场景。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我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活动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校本”:
校本之花,绽放在知识的田野, 教师的心血,学生的梦想, 在这片沃土上,共同成长。
想象一所学校的教室里,教师正在使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眼睛闪烁着好奇和求知的光芒。背景音乐可以是轻快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校本”的词汇,但相关的概念可以通过“school-based”或“school-centered”等表达来体现。
“校本”这个词对我来说,代表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它提醒我,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