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7:32
“人师”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道德、学问或技能方面有深厚造诣,能够教育和指导他人的人。它强调的是一种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在知识层面,更在于道德和人格的塑造。
在文学作品中,“人师”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主人公成长有重要影响的智者或**。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教育或讨论中,它会被用来尊称那些在特定领域有卓越贡献的教师或导师。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
“人师”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是“人的老师”。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尊称那些在学问或道德上有卓越成就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来指代那些在教育和指导方面有重要影响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人师”的概念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的是教育者在道德和学问上的双重影响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保留了其尊贵和权威的意味,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人师”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尊敬和信任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人生旅途中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重要人物,如老师、导师或长辈。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遇到过几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指导,更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给予我重要的启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师”:
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是我的灯塔,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我的指南。
你,我的“人师”,
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书卷,面带微笑,这就是“人师”在我心中的形象。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课堂上老师温和而坚定的声音,或是图书馆里翻书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mentor”这个词与“人师”有相似的含义,指的是在职业或个人发展上给予指导和建议的人。然而,“人师”在中文中更强调道德和学问的双重影响,而“mentor”则更侧重于职业或技能的指导。
通过对“人师”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教育和指导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代表了道德和人格的塑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人师”这个词,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我对教育者和引导者的尊敬和感激。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