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33:19
人工降雨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促使云层产生降水的行为。这通常涉及向云层中播撒催化剂(如碘化银或干冰),以增加云中水滴的大小,从而促使它们结合成雨滴并降落到地面。
人工降雨一词源于对自然降雨过程的人为干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降雨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简单播撒催化剂到现在的复杂云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在某些文化中,人工降雨被视为一种现代奇迹,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然而,它也引发了一些伦理和环境问题,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人工降雨可能引发对科技进步的敬畏感,同时也可能带来对自然平衡被破坏的担忧。它让人联想到干旱地区的希望和湿润地区的潜在风险。
在个人经历中,人工降雨可能与特定地区的干旱记忆相关联,或者在讨论气候变化时作为一个具体例子。
在诗歌中,人工降雨可以被描绘为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象征:
在干涸的大地上, 科技的羽翼轻展, 播撒希望的种子, 化作甘霖,滋润心田。
结合图片,人工降雨可能让人联想到飞机在云层中飞行的场景,或者雨滴落在干旱土地上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雨滴敲打地面的声音,或是飞机引擎的轰鸣。
在不同语言中,人工降雨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它被称为“cloud seeding”。
人工降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讨论话题,涉及科技、环境、伦理等多个层面。通过对人工降雨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3.
【降】
投降。
【引证】
《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曷为不言降。 、 《资治通鉴·唐纪》-每得降卒。 、 《资治通鉴》-琮已降。 、 、
【组词】
降附、 降骨
降服,使驯服。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六卿三族,降听政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其能降以相从也。 、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 《西游记》-[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
【组词】
降发、 降视、 降龙
4.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