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6:4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6:41:35
词汇“[夭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由于“[夭摇]”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但从字面上看,“夭”通常与早逝、不成熟有关,而“摇”则与摇动、不稳定有关。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推测“[夭摇]”可能指的是某种不稳定或不成熟的状态。
由于“[夭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情感或状态的不稳定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也没有特定的应用。
由于“[夭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示例句子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不稳定、动荡、飘摇 反义词:稳定、坚固、坚定
由于“[夭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夭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社会现象或个人状态的不稳定性。
“[夭摇]”可能给人带来不安、担忧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动荡、不确定性和风险。
由于“[夭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非常有限。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夭摇]”来形容自然界的风雨飘摇,或者人生的起伏不定。
视觉上,“[夭摇]”可能让人联想到摇摆的树枝或动荡的水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声或海浪声。
由于“[夭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通过对“[夭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汇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不常用的词汇,也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发挥作用。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