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48:44
“人强马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身体健康强壮,马匹也健壮有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集体中成员身体素质好,精力充沛,能够承担重任或完成艰巨任务。
“人强马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军事力量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任何集体的身体素质和活力。
在**文化中,强壮的身体被视为健康和力量的象征。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用来鼓励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团结、力量和成功。它鼓励人们保持健康,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组织一次户外拓展活动时,用“人强马壮”来形容我们的团队,激励大家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所有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人强马壮踏征程,风雨无阻向前行。”
想象一群健壮的人骑着强壮的马匹,穿越草原,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力量和活力的视觉联想。听觉上,马蹄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形成一种鼓舞人心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ong and vigorous”,但“人强马壮”更具有**特色和形象感。
“人强马壮”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素质,还蕴含了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鼓舞人心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世言匈奴倚仗~,不时侵犯中原。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3.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4.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