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0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03:48
“不牧之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适合放牧的地方”,通常指的是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无法供养牲畜的地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比喻为任何不适合居住、发展或进行特定活动的环境或领域。
在文学作品中,“不牧之地”常用来形容荒凉、无人居住的地区,如沙漠、荒山等,用以营造一种孤寂、荒芜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条件恶劣,不适合居住或工作。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环境科学中,它可能特指那些生态条件不适合特定生物生存的区域。
“不牧之地”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土地利用的描述,当时人们根据土地是否适合放牧来评价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在某些文化中,“不牧之地”可能被视为边缘地带,象征着危险、未知和挑战。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经济落后、发展滞后的地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荒凉和孤寂。它让我联想到广阔无垠的沙漠,孤独的旅行者,以及对生存的顽强抗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那里的环境可以用“不牧之地”来形容。尽管条件恶劣,但那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坚韧和适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无边的沙漠中,有一片不牧之地,那里风沙肆虐,生命顽强。”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联想到沙漠的景象,无尽的沙丘,孤独的仙人掌。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悲壮的音乐,如电影配乐中的荒凉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arren land”或“wasteland”,也有类似的表达,用来形容不适合居住或发展的地区。
“不牧之地”这个词汇不仅仅描述了地理环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条件恶劣、充满挑战的环境。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