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1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13:53
“冰解的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冰块裂开,比喻事情的障碍或困难被消除,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疑难问题或复杂情况得到解决,或者比喻某种僵局被打破。
“冰解的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自然现象中的冰块裂开,后来被引申为比喻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频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文化中,冰常常被用来象征困难或障碍。因此,“冰解的破”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各种难题的解决。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象征着问题的解决和障碍的消除。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冬天的冰块裂开,春天的到来,带来新生和希望。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己在学*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的时刻,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冰解的破”融入描述自然景观或人生转折的诗句中,如:“春风拂面,冰解的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冰川裂开的壮观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或激昂的旋律,象征问题的解决和新的开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k the ice”,虽然字面意思不同,但也有打破僵局、开始交流的含义。
“冰解的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乾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解】
兽名。
【引证】
《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角解豸终。
【组词】
解豸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引证】
《韩非子》-事私门而完解舍。
【组词】
解舍
3.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4.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