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02:45
冰消雾散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冰块融化,雾气消散。基本含义是指困难或障碍被消除,情况变得明朗或问题得到解决。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冰消”和“雾散”两个自然现象的描述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问题或困难的解决。
在**文化中,自然现象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冰消雾散象征着困难和障碍的消除,与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相契合。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希望、清晰和解脱。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困扰已久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的情况,如工作难题的解决、人际关系的改善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当夜幕低垂,星辰闪烁,心中的疑虑冰消雾散,月光指引我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雾气笼罩的山谷,随着太阳的升起,雾气逐渐消散,山谷的轮廓变得清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的旋律,象征着问题的解决和心情的明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fog lifts”或“the ice break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传达了障碍消除和情况明朗的含义。
冰消雾散 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很好地表达困难解决和情况明朗的积极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在这~的时刻,我们赶紧拍照吧。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3.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