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23:11
武装部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由军人组成的,配备有武器和军事装备的组织,通常用于保卫国家、执行军事任务或参与战争。
武装部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武装”指的是装备武器,“部队”指的是一群人组成的集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现代意义上的军事组织。
在许多文化中,武装部队被视为国家主权和独立的象征。在一些国家,军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对于许多人来说,武装部队可能引发敬畏、尊重或恐惧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牺牲和国家忠诚。
个人经历中,武装部队可能与国家的重大**(如国庆阅兵)或个人家庭成员的服役经历相关。
在诗歌中,武装部队可以被描绘为守护者:
铁甲之下,心怀正义, 武装部队,守护边疆。 星辰为证,誓言不灭, 为了和平,勇往直前。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rmed forces”,法语中的“forces armées”,德语中的“streitkräft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代类似的军事组织。
武装部队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与文化、社会和情感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军事和社会议题至关重要。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装】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装,裹也。 、 《史记·郦生陆贾传》-橐中装。 、 张衡《思玄赋》。注:“束也。”-简元辰而俶装。 、 《文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 、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 、 《战国策·燕策》-为装遣荆轲。
【组词】
装囊、 装束
3.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
4.
【队】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坠落。
【引证】
《说文》-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 、 《考工记·轮人》-殷亩而驰不队。 、 《礼记·檀弓下》-退人若将队诸渊。 、 《左传·庄公八年》-公(齐襄公)惧,队于车。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陈入城,板队而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