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3:39
武训: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通过武力或军事手段进行的训练或教育。在**历史上,“武训”一词可能特指对士兵或武士的军事训练,强调通过严格的体能和战术训练来提高战斗力。
“武训”一词源于**古代的军事文化,最初特指对士兵的军事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需要严格纪律和毅力的训练或教育。
在文化中,“武训”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文武双全”相联系,强调文武并重,既要重视文化教育,也要重视军事训练。这种观念在历史上对的教育和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训”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严格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汗水、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勇士和将领,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体育训练中体验过类似“武训”的严格训练,那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训”:
在晨曦的洗礼下,
我们接受武训的锤炼,
汗水如雨,
铸就钢铁般的意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ilitary training”或“boot camp”,它们也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体能训练,但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上与**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训,说教也。 、 《书·顾命》-大训。 、 《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 、 《国语·晋语》。注:“教也。”-是为明训。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组词】
训蒙、 训蒙教授、 训人、 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