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4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48:17
武装带: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携带武器和装备的带子,通常由军人或警察使用。它是一种装备,用于固定和携带手枪、弹药、手榴弹等军事装备。
武装带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武装带的设计和材料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简单皮带,到现代的高强度合成材料,武装带在功能性和舒适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在军事文化中,武装带不仅是装备,也是身份和职责的象征。在某些社会背景下,武装带可能与权威、纪律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
武装带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坚韧和牺牲精神。它也可能唤起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军事博物馆中,我曾亲眼见到过各种历史时期的武装带,每一条都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历史记忆。
在诗歌中,武装带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
铁与皮交织的束缚, 承载着荣耀与牺牲, 每一扣都是誓言的见证, 在战火中,它是忠诚的守护。
武装带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军人的整齐队列、战场的硝烟和金属的冷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军靴的脚步声、装备的摩擦声和指挥官的口令。
在不同文化中,武装带的设计和用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文化中的武装带可能更注重装饰性,而不仅仅是功能性。
武装带作为一个军事术语,不仅体现了军事装备的实用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装】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装,裹也。 、 《史记·郦生陆贾传》-橐中装。 、 张衡《思玄赋》。注:“束也。”-简元辰而俶装。 、 《文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 、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 、 《战国策·燕策》-为装遣荆轲。
【组词】
装囊、 装束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