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49
原核生物(Prokaryote)是指一类没有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DNA)通常散布在细胞质中,而不是被包裹在核膜内。原核生物包括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两大类。
在生物学专业领域,“原核生物”是一个基础概念,用于区分生物的两大类别之一(另一类为真核生物)。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出现,除非是在科普教育或相关专业讨论中。
“原核生物”一词源自希腊语“pro”(前)和“karyon”(核),反映了这类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缺乏真正的细胞核。这个概念在生物学中的确立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清晰。
在现代生物学教育和研究中,“原核生物”是一个基础概念,对于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历程至关重要。在公众科普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解释微生物世界的基本分类。
对于生物学爱好者或专业人士,“原核生物”可能唤起对生命起源和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对于非专业人士,这个词汇可能显得抽象和难以理解。
在生物学课程中,学习“原核生物”的概念帮助我理解了生命的基本分类和细胞结构的不同。
在诗歌中,可以将“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的象征:
在深邃的海洋中,原核生物悄然诞生, 它们是生命的先驱,无核的奇迹。
想象一幅微生物在显微镜下的图像,或是听到关于微生物世界的纪录片旁白,这些都能唤起对“原核生物”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原核生物”通常有相应的翻译,如在西班牙语中为“procariota”,在法语中为“procaryote”。这些词汇都反映了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原核生物”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对于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专业领域和科普教育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通过学习和理解“原核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生命的复杂性和美丽。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核】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