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12
词汇“原本穷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原本”指的是事物的起始状态或原始状态,“穷末”则可能指的是事物的终结或最终状态。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表达的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由于“原本穷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强调故事或**的完整性,但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使用。
由于“原本穷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原本”和“穷末”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但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常见。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严谨和完整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原本穷末”融入到描述一个完整故事或过程的叙述中,例如在写一个历史故事时,可以用它来强调**的完整性。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原本穷末”的概念。
“原本穷末”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事物完整过程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概念。
设象以为民纪、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4.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