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42
国企,即“国有企业”的简称,指的是由国家或政府拥有或控制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在关键行业和战略领域中运营,如能源、交通、通信和重工业等。国企的运营和管理往往受到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目标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和政治目标。
在不同的语境中,“国企”一词的使用有所不同:
“国企”一词源于“国有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一词汇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的角色和定义也在不断演变。
在,国企不仅是经济实体,也是社会稳定和政治控制的重要工具。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对于许多人来说,“国企”可能联想到稳定、福利好和安全感,但也可能有人认为国企效率低下、创新不足。
个人经历中,国企可能与稳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高的福利待遇和较为保守的企业文化相关联。
在诗歌中,可以将“国企”比喻为国家的脊梁,稳定而坚强,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视觉上,国企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办公大楼和整齐的工厂;听觉上,可能是机器的轰鸣声和会议室中的讨论声。
在不同国家,国有企业的角色和定义各异。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国企在公共服务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而在美国,国企的数量相对较少。
“国企”这一词汇不仅代表了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方式,也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特定社会和文化的经济动态。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企】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企,举踵也。 、 《老子》-企者不立。 、 《汉书·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 、 郭璞《江赋》-渠黄不能企其景。
【组词】
企望、 企仰、 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