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2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29:40
“才德兼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既有才能又有德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专业技能和个人品德两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才德兼备”常用来形容主人公或重要人物,强调其全面性和完美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赞扬某人的全面能力,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环境中。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这个词汇用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义词“德才兼备”与“才德兼备”意思相同,只是词序不同。“文武双全”强调的是文才和武艺都具备,而“全才”则更侧重于多方面的才能。反义词“才疏学浅”指才能和学识都不足,“****”则指德行不足以胜任其职位。
“才德兼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强调德与才的并重。在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德,同时也要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这种思想影响了“才德兼备”这一概念的形成。
在**传统文化中,“才德兼备”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在社会发展中,这一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职场等领域,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完美、值得尊敬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追求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忽视个人品德的培养。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面试中被评价为“才德兼备”,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全面发展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才德兼备人中龙,笑傲江湖任我行。”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穿着正装、举止优雅的职场人士;听觉上,可能是赞扬的声音或是颁奖典礼上的掌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rounded individual”或“complete person”,强调的是个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才德兼备”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评价标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在追求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4.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