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6:38
斯洛文尼亚(Slovenia)是一个位于中欧南部的国家,北接奥地利,西临意大利,南界克罗地亚,东靠匈牙利,东南与塞尔维亚和黑山接壤。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首都为卢布尔雅那(Ljubljana)。
在文学中,斯洛文尼亚可能被用来描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背景或文化特色。在口语中,提到斯洛文尼亚可能涉及旅游、地理知识或国际关系。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斯洛文尼亚可能被用作研究对象或案例分析。
“斯洛文尼亚”一词源自“斯洛文尼亚人”(Slovenes),指的是居住在该地区的斯拉夫民族。这个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该地区被称为“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文化深受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影响,融合了中欧、南欧和东欧的元素。该国的文学、艺术和音乐都有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其多元的文化背景。
提到斯洛文尼亚,可能会联想到清新的空气、绿色的山脉和宁静的湖泊。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个人可能在与斯洛文尼亚相关的旅游经历中使用这个词汇,或者在与国际友人交流时提及斯洛文尼亚的文化和历史。
在诗歌中,斯洛文尼亚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其山脉和湖泊成为诗人灵感的源泉。
结合斯洛文尼亚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当地音乐,可以增强对该国文化和环境的理解。
在不同语言中,斯洛文尼亚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围内是公认的。
斯洛文尼亚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国家,还承载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进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
1.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2.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3.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4.
【尼】
阻止;阻拦。
【引证】
《墨子》-淫嚣不静,当路尼众。
【组词】
尼行、 尼阻
5.
【亚】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同本义。
【引证】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 、 《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亚,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