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8:08
“京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首都的地方行政长官。在古代,京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京尹的职位非常重要,负责管理京城的日常事务,包括治安、税收、市政建设等。
在文学作品中,“京尹”常常被用来指代权威和权力的象征,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人的地位显赫或责任重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古代题材的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研究中,“京尹”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古代行政体系和官职。
“京尹”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具体含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在描述古代官职和行政体系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在古代社会,京尹的地位和职责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京尹的选拔和任命通常由亲自决定,这反映了皇权至上的政治文化。
提到“京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华都市、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威的象征。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京尹”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行政结构和社会秩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京尹”:
京尹执掌繁华地,
晨钟暮鼓声声催。
市井百态皆入眼,
权谋智计夜夜随。
想象一幅古代京城的画面,京尹在繁忙的街道上巡视,背景是古朴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钟鼓声和市井的喧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是市长或城市管理者,但“京尹”这个词汇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京尹”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学术语,也是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关键。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尹,治也。 、 《左传·定公四年》-以尹天下。
【组词】
尹京、 尹祭
旧时官名。
【引证】
《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不以非郑尹。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拥至尹前。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卿尹。
【组词】
府尹;京兆尹;尹氏、 尹寺、 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