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2:04
“京垓”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计量单位。在古代,“京”和“垓”都是表示极大数目的单位。具体来说,“京”是亿的一万倍,即10的1次方;“垓”是亿的亿倍,即10的20次方。因此,“京垓”合起来表示一个极其庞大的数目,常用来形容数量极其巨大或抽象意义上的无限。
在文学作品中,“京垓”常用于夸张或比喻,形容事物的数量或规模极其庞大,如“京垓星辰”、“京垓岁月”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较为文雅且不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数学或天文学,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计量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数据。
这些词汇在描述数量或规模时,与“京垓”有着相似或相反的含义,但“京垓”更侧重于表达一个极其庞大的、几乎无法计量的概念。
“京垓”源自古代**的计量单位系统,这些单位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单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仅在一些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出现。
在文化中,“京垓”常与宇宙、历史、财富等宏大主题相关联,体现了人对数量和规模的哲学思考和文化表达。
“京垓”这个词汇给人以宏大、无限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宇宙、时间、财富等主题的深思,带来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哲学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京垓”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宏观主题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京垓星辰,照亮我前行的路,无尽的夜空,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结合宇宙的图片或星空的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京垓”所表达的宏大和无限。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numerable”或“infinite”,但这些词汇没有“京垓”所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京垓”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哲学表达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宏大和无限的概念。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垓】
(形声。从土,亥声。本义: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畡。-垓,兼该八极地也。 、 《国语·周语》-天子居九垓之田。 、 《淮南子·俶真》。注:“垓坫,垠堮也。”-设于无垓坫之宇。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埏八埏(yán八方极远之地)。 、 《淮南子·俶真》-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
【组词】
垓埏、 垓坫、 垓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