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3:36
“烂若披掌”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烂”通常指物体腐烂或状态不佳,“若”可以表示“如同”或“似乎”,“披掌”则不太明确,可能是指手掌展开的样子。综合来看,这个词汇可能形容某物状态极差,如同被手掌拍打过一样破烂不堪。
由于“烂若披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形容某种极端的破败或损坏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含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烂若披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破烂不堪、支离破碎 反义词:完好无损、崭新如初
由于“烂若披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无从考证。它可能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表达,或者是误用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有人创造性地使用“烂若披掌”,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破败或损坏状态,但这种使用非常有限,且不具备普遍性。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厌恶、失望或沮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破败的景象或失败的计划。
由于“烂若披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破败或损坏状态,例如:
“那座废弃的城堡,烂若披掌,风中传来幽幽的叹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破败的城堡或废弃的房屋,给人一种破烂不堪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或悲伤的旋律,增强这种破败的氛围。
由于“烂若披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烂若披掌”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破败或损坏状态,但这种使用不具备普遍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较低,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含义和普遍的认知。
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3.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4.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