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28:35
“京府”一词通常指的是古代**的首都及其行政区域,特指首都所在的府。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影。
“京府”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区划体系,其中“京”指首都,“府”指行政区域。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痕迹。
在**传统文化中,“京府”象征着权力和文化的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聚集地。在社会背景中,它代表着国家的核心和历史的沉淀。
提到“京府”,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繁华、权力的中心和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遇到“京府”这个词,它让我对古代**的行政体系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京府”:
京府繁华梦已空,
古墙斑驳诉沧桑。
一朝天子一朝臣,
唯有历史永流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京府繁华景象的画卷,或是听到古筝演奏的悠扬旋律,唤起对古代京府的遐想。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京都”(Kyoto)也有类似的含义,指代古代的首都,体现了不同文化中对首都的特殊称谓。
“京府”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行政体系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库,提升文化素养。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府】
(形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府,文书藏也。 、 《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 、 《礼记·曲礼》-在府言府。 、 《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汉书·匈奴传》-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 、 清·洪亮吉《治平篇》-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府室、 府库、 府实、 府帑、 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