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3:16
“令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职名称,尤其是在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命令的执行者”或“行政长官”,通常是指一国的最高行政官员,类似于后来的宰相或首辅。
在文学作品中,“令尹”常被用来指代古代的高级官员,尤其是在描述历史**或古代政治体制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化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或古代文献研究中,“令尹”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令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令”意为命令或法令,“尹”意为官员或管理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具体的官职名称所替代,如“宰相”、“首辅”等。
在古代,令尹是国家的核心管理者,负责执行君主的命令和国家的日常行政事务。这个职位通常由君主信任的亲信或贤能之士担任,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
对于我来说,“令尹”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威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政治斗争、智慧和权力。
在我的学*中,我曾在研究古代的政治制度时遇到过“令尹”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行政结构和官员的角色。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令尹执笔定乾坤,一纸令下万民从。”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令尹身着华丽的官服,手持笏板,面容严肃,这幅画面给人一种庄重和权威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可能包括罗马的执政官(Consul)或英国的首相(Prime Minister),虽然具体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国家最高行政官员的代表。
“令尹”这个词汇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关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献和文化背景,增强我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尹,治也。 、 《左传·定公四年》-以尹天下。
【组词】
尹京、 尹祭
旧时官名。
【引证】
《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不以非郑尹。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拥至尹前。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卿尹。
【组词】
府尹;京兆尹;尹氏、 尹寺、 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