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7:46
“从祖祖父母”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比自己的祖父母更高一辈的亲属,即曾祖父母的父母。在家族谱系中,这通常是指四代以上的祖先。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家族历史的深远或强调家族血统的纯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家族谱系或历史时。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遗传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家族树或遗传谱系。
“从祖祖父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相对固定,没有太多历史演变。它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对家族谱系的描述,强调了血缘关系的远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谱系和祖先崇拜非常重要。因此,提及“从祖祖父母”可能会唤起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敬仰。
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家族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家族的连续性和传承。
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家族长辈讨论家族历史时会提及这个词汇,或者在编写家族谱系时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从祖祖父母的智慧,流淌至今日的溪流,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家谱图或家族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家族聚会时的故事讲述。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great-great-grandparents”,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不同文化对家族谱系的重视程度不同。
“从祖祖父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家族谱系意义,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讨论家族历史和传统时非常重要。它体现了对家族连续性和传承的重视,是理解家族文化和历史的关键词汇。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祖】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
3.
【祖】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
4. 【父】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同本义。
5.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