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0:14
“暴露无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情况的所有细节、真相或缺陷都被完全揭示出来,没有任何隐藏或保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真相大白,一切都清晰可见,无法再隐瞒。
“暴露无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暴露”和“无遗”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暴露”指的是显露或揭示,而“无遗”则表示没有任何遗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彻底性和完整性。
在文化中,“暴露无遗”常常与正义、真相和诚信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社会或法律案件中,当真相被揭露时,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会增加,反映了社会对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正式的。它可能引发对真相的敬畏和对隐瞒的厌恶。在联想上,它可能与法庭、调查和揭露等场景相关联。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某个**或行为的真相被揭露的时刻,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某个成员的不诚实行为最终被大家发现,可以说“他的不诚实在项目结果中暴露无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他的谎言暴露无遗,如同白昼的阴影,无处遁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法庭场景,被告站在证人席上,所有的证据都摆放在桌上,真相一目了然。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法庭上的宣判声,或是揭露真相时的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id bare”或“exposed complete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彻底揭露的含义。
“暴露无遗”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强调了真相的彻底性和不可隐瞒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蒋介石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露】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