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9:42
容纳: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包含或保留事物。字面意思是指空间上的接受能力,也可以引申为心理或社会层面的接受和包容。
“容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空间的接受能力。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心理和社会层面,强调包容和接受。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中,“容纳”被赋予了更深的社会意义,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与理解的重要概念。
“容纳”给人一种宽广和包容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容纳”:
心若大海,容纳百川, 波澜不惊,静观世间。
想象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容纳”知识的丰富和多样。
在英语中,“容纳”可以对应为“accommodate”或“contain”,虽然都有接受和包含的意思,但“accommodate”更强调适应和调整。
“容纳”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空间的能力,也反映了心理和社会的包容性。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容纳”有助于我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