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2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9:25
词汇“汗流至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来形容极度劳累或紧张时汗水从额头一直流到脚跟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汗水从头顶流到脚后跟,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极度劳累或紧张时的状态。
“汗流至踵”字面意思是指汗水从头顶流到脚后跟,形容人极度劳累或紧张。
“汗流至踵”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极度劳累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勤劳和努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的期望和要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劳累感和紧张感,让人联想到在极端压力下的坚持和努力。
在高中时期,我曾为了准备一次重要的考试而连续几天熬夜复*,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汗流至踵”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书页翻飞,汗流至踵,只为那一纸梦想。”
想象一个人在炎热的夏日里辛勤工作,汗水从额头滑落到脚跟,这种画面和汗水滴落的声音都能让人感受到“汗流至踵”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eating bullets”,虽然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有所不同。
“汗流至踵”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身体劳累的描述,也是对精神压力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生动地传达极端劳累的状态,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
4.
【踵】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 、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 《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 、 《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有司靡踵。 、 《后汉书·皇后纪》注-踵,迹也。 、 《六韬·均兵》-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组词】
踵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