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49:10
“举踵”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抬起脚后跟,通常用来形容站立时脚后跟离地,只用脚尖支撑身体的动作。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比喻为极端的紧张、焦虑或期待的状态。
“举踵”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举”(抬起)和“踵”(脚后跟)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用于描述具体的动作,而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被用于比喻意义。
在某些文化中,“举踵”可能与特定的仪式或传统相关,如某些舞蹈或**仪式中的特定动作。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更多用于描述个人的心理状态。
“举踵”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极度期待或紧张时的身体姿态,这种姿态反映了内心的不安和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等待重要消息时感受到“举踵”的状态,那种紧张和期待交织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举踵”:
月光下,她举踵而立,
星辰见证她的期待。
每一秒,心跳如鼓,
只为那一刻的到来。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夜晚举踵而立,背景是星空,这种画面充满了期待和神秘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心跳声或时钟的滴答声,增强了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iptoe”,用来形容同样的动作和心理状态。
“举踵”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紧张和期待的情绪。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形象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踵】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 、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 《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 、 《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有司靡踵。 、 《后汉书·皇后纪》注-踵,迹也。 、 《六韬·均兵》-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组词】
踵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