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9:00
“举踵思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抬起脚后跟向远处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远方的人或事物的深切思念和期盼。
“举踵思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人的诗词和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思乡、思亲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家庭和故乡的深厚情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深切的思念和期盼,联想到了远方的亲人、故乡或理想。它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我对家的思念。当时我站在异国的高山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举踵思望,星辰大海,心中所念,皆为远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抬头望向远方,背景是广阔的天空或海洋。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来增强这种思念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earning for the distant”或“longing for afa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上是相似的。
“举踵思望”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期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思想。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踵】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 、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 《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 、 《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有司靡踵。 、 《后汉书·皇后纪》注-踵,迹也。 、 《六韬·均兵》-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组词】
踵呼
3.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4.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