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3: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3:27:37
汗碱: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即“汗”和“碱”。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由汗液中产生的碱性物质。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特殊的物质或现象。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科学或医学讨论中。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汗渍、汗斑 反义词:无(因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所以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由“汗”(指汗液)和“碱”(指碱性物质)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汗碱”被提及,可能是用来描述与汗液相关的某种现象或物质,例如在讨论体味或衣物清洁时。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如果使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炎热、汗水或清洁等概念。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汗碱”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描述炎热、劳动或生活的艰辛。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使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汗水滴落的声音或湿漉漉的衣物。
由于“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总的来说,“汗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不大,除非在特定的科学或医学讨论中。对于普通语言使用者来说,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不是必要的。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碱】
(“碱”为“鹼”的俗字。“鹼”已简化为硷。而礆、鹻、堿、鹹、礆为过去俗用过的杂字)。
盐鹵。
【引证】
《说文》-鹹,北方味也。从鹵,咸声。 、 《书·洪范》-润下作鹹。 、 《周礼·疡医》-以鹹养脉。 、 《素问·阳阴应象大论》-在味为鹹。 、 《本草纲目》-鹹音有二:音咸者,润下之味;音减者,盐土之名。后人作鹼、作鹻,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