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42
“汗洽股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汗水流得湿透了衣服,大腿因恐惧而颤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恐惧或紧张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如面临生死抉择、重大考验等。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非常害怕或紧张。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法律领域,可能用来描述人在面对重大压力时的生理反应。
同义词在描述恐惧程度上有所不同,“汗洽股栗”更侧重于生理反应,而“心惊胆战”等则更多描述心理状态。
“汗洽股栗”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汗洽股栗,以俟命。”原指在等待命运裁决时的极度恐惧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描述极度恐惧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面对权威或重大时表现出恐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威的敬畏和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紧张、恐惧的氛围,以及人在极端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它提醒我人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的脆弱性。
在高中时期,我有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紧张到汗洽股栗,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演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独坐窗前,汗洽股栗,思绪如潮涌。”
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自行走,突然听到奇怪的声音,他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大腿因恐惧而颤抖。这种场景可以通过恐怖电影的音效和画面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king like a leaf”或“sweating bulle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极度恐惧的情感。
“汗洽股栗”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生理反应,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恐惧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洽】
(形声。从水,合声。本义:沾湿,浸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洽,沾也。 、 张衡《东京赋》-仁洽道丰。 、 《汉书·终军传》-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 、 《淮南子·要略》-内洽五藏。
【组词】
洽濡、 洽润、 洽衿
3.
【股】
(形声。从肉,殳(shū)声。本义:大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股,髀也。 、 《论语·宪问》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 《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组词】
股掌、 股弁
4.
【栗】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引证】
《说文》-栗,栗木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 、 《论语》-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组词】
栗主、 栗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