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5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54:43
“极则必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个成语强调了物极必反的哲学原理,即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当达到一定极限时,必然会发生逆转。
在文学作品中,“极则必反”常用来描述情节的转折,预示着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行为或状态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警告某人不要过分追求某事,以免适得其反。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生态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解释某些现象,如经济泡沫的破裂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同义词“物极必反”和“盛极而衰”都表达了相似的哲学思想,即事物发展到极端会转向相反的方向。反义词“始终如一”和“一成不变”则强调了稳定性和不变性。
“极则必反”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这个成语在历史上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在中国文化中,“极则必反”被视为一种自然法则,反映了中国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贪婪或极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平衡和适度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走向极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因为过分追求某项事业而忽视了健康,最终因为“极则必反”而不得不暂停工作,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平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盈则亏,极则必反,世间万物,皆循此道。”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钟摆从一端摆动到另一端,象征着“极则必反”的过程。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钟摆摆动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平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对立统一”理论,如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极则必反”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成语,它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应用,而且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平衡,避免走向极端,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3.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引证】
《说文》-必,分极也。
4.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