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3:25
外甥:指姐姐或妹妹的儿子。在家庭关系中,外甥是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但不是直系后代。
外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外”表示非直系,“甥”指外甥。在古代,外甥与侄子的区分并不像现代这样明确,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两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清晰。
在**传统文化中,外甥与舅舅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舅舅在外甥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承担起教育和支持的责任。
提到外甥,我常常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外甥的成长和成就常常给家庭带来欢乐和骄傲。
在我的生活中,外甥是我姐姐的孩子,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我经常参与他的教育和成长,见证他的每一个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外甥”:
春风拂过柳梢头,
外甥笑声满园游。
童心未泯共嬉戏,
亲情如水润心头。
提到外甥,我可能会联想到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的画面,或是听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在英语中,“外甥”对应的是“nephew”,而在其他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sobrino”,也有类似的词汇来表示这一亲属关系。
通过对“外甥”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外甥都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亲情的词汇,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责任。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甥】
(形声。从男,生声。本义:姐妹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甥,谓我舅者,我谓之甥。 、 《释名》-舅谓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出配他男而生,故其制字男傍作生也。 、 《国语·晋语》-青阳,方雷氏之甥也。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组词】
甥徒、 甥孙、 甥婿、 甥舅